首页 国内

钟南山院士忆儿时南京,日军轰炸下的童年阴影

分类:国内
字数: (1356)
阅读: (2)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的伤痕都以不同的方式被铭记,对于中国而言,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记忆尤为深刻,它不仅镌刻在国家的记忆里,也深深烙印在每一个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个人心中,钟南山,这位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功勋卓著的医学泰斗,其儿时在南京遭遇日军轰炸的经历,便是那段历史的生动注脚,初遇战火:童年的惊魂未定1937年,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的伤痕都以不同的方式被铭记,对于中国而言,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记忆尤为深刻,它不仅镌刻在国家的记忆里,也深深烙印在每一个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个人心中,钟南山,这位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功勋卓著的医学泰斗,其儿时在南京遭遇日军轰炸的经历,便是那段历史的生动注脚。

初遇战火:童年的惊魂未定

1937年,年仅6岁的钟南山随父母从广州迁居至南京,那时的南京,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繁华而充满生机,这份宁静很快被突如其来的战火打破,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随之而来的是长达六周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和持续不断的轰炸。

“那时的我,还只是个孩子,但战争的阴影却如影随形。”钟南山在后来的访谈中回忆道,“我记得那天晚上,天空突然亮如白昼,不是因为月光,而是因为日军的飞机在投弹,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冲天,整个城市仿佛被撕裂。”

逃难与避难:家庭的颠沛流离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钟南山的家庭不得不踏上逃难的旅程,他们先是躲进了防空洞,但那里同样危机四伏,空气稀薄、潮湿阴冷,不久后,他们又辗转迁徙至亲戚家暂避,无论身在何处,都无法逃脱日军的轰炸和搜捕。

钟南山院士忆儿时南京,日军轰炸下的童年阴影

“那时候的南京城,几乎每天都能听到飞机的轰鸣声。”钟南山说,“我们常常在半夜被惊醒,然后匆忙收拾几件衣物,就跟着家人逃往更偏远的地方,路上到处都是逃难的人群,哭声、喊声交织在一起,那是一种我至今都无法忘却的恐惧和绝望。”

心灵的创伤:童年的心理阴影

除了身体上的伤害,日军轰炸给钟南山留下的更多是心理上的创伤,他亲眼目睹了家园的毁灭、亲人的离散,以及无数无辜百姓的悲惨遭遇,这些经历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种下了深深的恐惧和不安。

“我至今还能记得那种无助的感觉,”钟南山在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说,“每当夜深人静时,我都会想起那些被炸毁的房屋、那些失去亲人的面孔,这些画面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它们像梦魇一样困扰着我。”

成长的坚韧:从苦难中崛起

尽管经历了如此深重的苦难,但钟南山并没有被击垮,相反,这段经历成为了他日后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韧不拔的精神源泉,他深知,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唯有科学才能拯救国家,他更加发奋学习,立志成为一名医生,用医术去治愈更多的病人。

钟南山院士忆儿时南京,日军轰炸下的童年阴影

“那段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钟南山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道,“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总有一天能够走出阴霾,我选择了医学作为我的职业道路,就是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病痛。”

历史的警醒:铭记与前行

对于钟南山而言,儿时在南京遭遇的日军轰炸不仅是个人的记忆,更是整个民族的历史伤痛,他深知,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和报复,而是为了警醒后人、珍惜和平、奋发图强。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钟南山在一次纪念活动中强调,“只有铭记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行,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钟南山的呼吁:珍惜和平、共筑未来

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依然活跃在医学研究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前沿,他不仅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还始终关注着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激励更多的年轻人珍惜和平、努力学习、勇于担当。

钟南山院士忆儿时南京,日军轰炸下的童年阴影

“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中成长,”钟南山说,“他们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转载请注明出处: 云通查新闻网

本文的链接地址: http://news.yuntongcha.com/post-1347.html

本文最后发布于2025年08月21日10:30,已经过了26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